歼7型战斗机是我国拷贝前苏联米格-21战斗机出产的喷气式战斗机,该机依托自身所具有的飞翔性能好、轻小灵敏、低成本、高效率和运用保护简略等技能特色,在我国海、空军战斗机配备体系中一向占有着很重要的方位。
歼7,仿自苏联米格-21F-13战斗机,是我国人民配备的榜首种选用三角翼规划的超音速战斗机。
1965年9月,我国沈阳飞机制作厂依照从苏联进口的图纸,开端拼装榜首架歼7。1966年1月17日,试飞员葛文墉驾驭歼7的2号原型机首飞成功。执役后的歼7很快投入疆土防空作战,用以阻拦敌U-2高空战略侦察机以及“火蜂”高空无人侦察机。从1966年到1968年,首要配备歼7的空三师先后以机载火箭、火炮击落敌高空无人侦察机7架。
1966年12月28日,歼7正式定型量产,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“大三线”建造期间,出产线转移到成都飞机制作厂和贵州飞机制作厂,直到2013年才宣告停产。
在引进歼10战斗机之前,歼7一向是我国人民空军的主力战斗机,效果至关重要。歼7宗族中的歼7EB和歼7GB,曾作为八一飞翔表演队的特技表演机型,其特技表演精彩绝伦,备受大众赞誉。至今,我国人民空军依然保留了少数歼7,以履行疆土防空使命。
歼7前后共出产了约2400架,不只衍生出各种改进型,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军机出口的拳头产品之一。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歼7在该国冲击的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歼7,这种源自异域,却毕竟被我国吃熟、吃透的传奇机型,在我国航空开展史上的位置绝无仅有!
1961年中苏签署协议,颁发我国米格-21F-13飞机及R-11F-300发动机的制作特许权,包含全套出产技能资料,飞机、发动机散装件,以及其时国内短少的制品、原材料。
1961年3月30日,以刘亚楼为团长,徐昌裕、丁仲为副团长的我国政府代表团,经与苏联政府商洽,签定转让米格-21及其发动机和卡-13(K-13,北约代号AA-2“环礁”,拷贝我国转交的美蒋AIM-9B“响尾蛇”导弹而成)空空导弹制作技能的有关协议。
1962年5月18日,航空研究院与航空工业局宣布《关于一起安排米格-21飞机技能了解,为拷贝及进一步自行规划准备好的联合指示》。
歼7的原型机于1964年头开端出产,1965年11月完结机体静力实验。榜首架出产型歼7,象前期制作的歼7相同,由沈阳飞机工厂制作,并于1966年1月17日,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。
1966年12月国家验收,1967年小批出产。1968年转至黎阳公司试制,1970年开端批量出产。首翻期为100小时,总寿数300小时。1980年后涡喷-基型根本停产。